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今日热点
手下生辉的雕塑艺术家 ——记汕尾市雕塑院院长曾海生
  • 2021-01-25
  • 来源: 海丰报
  • 发布:0660zx
  • 阅读量:

● 林小明

1.jpg

曾海生在创作中

2.jpg

曾海生雕塑作品一

3.jpg

曾海生雕塑作品二


异域展艺 为国增光


2020年3月的一天,面对着神州大地百花盛开、而一种肆虐人民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之时,在海丰县城龙津河边卧居广州美术学院粤东校友会副会长、汕尾市雕塑院院长曾海生先生正在潜力创作一幅《白衣为甲豪情满怀》的作品。此时,通过渠道,他接到了国家有关部门转来的邀请他到柬埔寨国土部为其创作《国王与龙公主》《三狮王》《湿婆王》等大型雕塑。此刻,他方寸间,细品春夏秋冬,回眸沧海桑田,倍觉温暖,自毕业以来,他不忘初心,记住学院教授、牢记双亲亲切的眼光,在雕塑作品问世受人赞同情况下,立志走出国门,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一天到来了,当他与广东众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屈金城先生乘坐南航飞往柬埔寨首都一金边时,他为柬埔寨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度而亲切。当他与屈金城先生当天下午受到柬埔寨国土部副部长李垃克斯美先生和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省长助理速帕丽接见后,感到了身负的压力。原来,《国王和龙公主》《三狮王》《湿婆王》是三个流传在柬埔寨古老的美丽传说,为了塑造吉祥的艺术形象,中柬二国艺术家参与,而曾海生被任为艺术总监、总设计师,并由柬埔寨国土部副部长李拉克斯美亲自安排了柬埔寨著名雕刻师素忠仁作为他的助手,倍感压力又喜欢挑战的曾海生,认为这是一件尽管前所未有的任务,尽管是料所不及的创作,尽管是考察艺术家创作能力、适应能力、综合能力的机会,但在倾听了三王美丽传说和参观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柬埔寨高棉民族的政治文化宗教历史、雕塑艺术,了解到柬埔寨的吴哥艺术传承了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的雕刻艺术。柬埔寨国家博物馆的作品令他眼界大开,视野广阔,看到异国壮阔、深沉,了解到异国艺术的终极真谛,感到异国文化艺术的阳光、星月。于是,在曾海生参观、考察后,他用三个月时间进行了《国王和龙公主》《三狮王》《湿婆王》的创作。经过多少星辰晨月满,多少日夜挑战,多少废饥忘餐,多少次修改,多少次重做,《国土和龙公主》《三狮王》《湿婆王》三座塑像模形终于与柬埔寨的官员、艺术家们见面了。当这三件富有柬埔寨元素又有民间传说造型的作品问世,他们纷纷对这位中国艺术家投来了信服的眼光。经过征求意见后,这三座雕塑到中国加大注模、铸铜、制作,2021年春节后,将安放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西港),其中21米《国王和龙公主》塑像,将成为东南亚最高的巨型雕塑和9米高《湿婆王》的雕塑一起将安装在西港雷姆海滩,9米高《三狮王》也将安装西港上层仓库区(吴哥啤酒厂对面)。这三件中柬二国艺术家合作的雕塑作品将成为人们的网红。


名师门生 出手不凡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于海丰、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曾海生一路走来,有纯真的记忆,有艰辛求学的历程,有拼搏职场的感慨,有激情飞扬的岁月。


犹记得当年他以学院派探索的精神、激扬文字的热情,运用于西方现代雕塑艺术风格创作的毕业作品《太阳沉落又升起》,塑造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位风华正茂年轻人搏击潮头的精神风貌曾引起轰动,不仅先后在《广美学报》《南方周末》发表,同时被收入《中国美术学院作品全集》,还被广州美术院永久收藏、陈列,更在该作品问世二十年后广州举行的广东省首届雕塑大展学术研讨会上被我国著名雕塑家、美术评论家胡博教授在发言时建议广州美术学院将曾海生雕像《太阳落下又升起》永久性地耸立于该校校园。多么难得的赞誉啊,在一位资深老教授的心中还铭记着二十年前一位毕业生的作品,这折射了他作为雕塑大师潘鹤先生“得意门生”、雕塑家梁明成、胡博、曾洪流弟子的精彩。


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几年后,其时的曾海生曾与好多人一样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转行拼搏职场。商海沉浮或使他风光一时,或使他空虚失落。他也曾闭门工作室,以笔墨为伴。春去冬来,他发觉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而对美术有一股执着的追求。此时,他不得不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纠结中他最终战胜了自己,决定舍弃,重返艺术界,更把眼光投向了家乡,家乡有雕不尽的山水、塑不完的风光,是他心中挥不走的思念。


如果说,作为名师门生,毕业时他就出手不凡,那么,自从他远离喧嚣、回乡土、接地气创作出浸满故乡情结、乡土魅力、海陆风情、民俗风采的雕塑作品,更是诠释了他作为“汕尾最有实力的雕塑家”的才华。


民俗风情 心中闪光


笔者曾面对曾海生和潘鹤大师儿子潘奋合作创作位于陆河县螺河坝上《客家历史文化长卷》大型浮雕壁画,徘徊在这块5米高、140米长的浮雕前面,不难使观者与悠久的客家历史展开对话,不难使观者倾听到历史的回声、眼前涌现出中原来风,更不难展现了曾海生的艺术真谛,领略到曾海生对客家历史文化的深情向往。笔者知道,曾海生曾经在10岁时,跟着父母下放落户到海丰西部山区赤石镇金石古寨。那时候的曾海生,曾对这座建于元代下限至明代初桃形状的客家古建筑倍感好奇,为古代客家人独具匠心,在寨内以正门为中心,然后在两侧各对称建造十五座民房,四周以桃形状的走向筑城墙的技巧所赞奇。当得知陆河县为弘扬客家文化、建造客家文化长廊时,他欣喜若狂,并乐意接受陆河县的邀请,很快提出了《客家历史文化长卷》方案和投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赤石金石古寨的影子曾多次出现在他的眼前,赤石父老乡亲的叮咛多次回响在他耳边。他知道,赤石客家人和陆河客家人一脉相承,客家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一块绚丽的宝石。为了展现客家文化的风采,他和潘奋或踏遍陆河山涧水溪、或涉过林间小道、或穿过田野阡陌……此时此刻的多少夜晚,他枕着客家歌声入梦,此时此刻的多少黎明,他把感动定格了下来。


如果说,陆河《客家历史文化长卷》使曾海生大显身手,那么,汕尾市东涌民俗文化馆“雕塑馆”四十件海陆丰民俗人物雕塑作品,仿佛如长出绿色的藤蔓,开出了娇艳的小花令人们耳目一新,使人们亲历的、记忆的、听闻的又在眼前翻腾。


笔者曾在被誉为“神州第一馆”、位于红海湾畔的东涌民俗文化馆流连忘返。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尽管没有文字,尽管没有气味,尽管没有声音,但人们看到它时,却感到这里不是展厅,而是能穿越时光的隧道,复活遥远的记忆。


驻足在东涌民俗文化馆“雕塑馆”,人们感觉到座座雕塑留给东涌的不仅是一种气场,而是一份让东涌这座边陲小渔村有不同寻常的价值与自信,站在《睇“矇鸽仔”》时,难免使人们耳边响起儿时的嘻闹声声,面对《喂奶》,谁不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闸箔》《推(挨)砻》,对于年轻一代绝对陌生,而对于生活于上世纪的人们却是十分亲切。四十件雕塑,四十个故事。而为了穿越时光的风云,为家乡留下更多的集聚而产生持续的效应。


在2008年4月至8月,他追思情感,把思绪融入创作境界。在充满激情的日子里,他到东涌乡村寻找造型规律,从农民、盐工、渔民身上捕捉形象;漫步在东涌海滩上,他心中浮现了渔民《敲板捕鱼》的身影;移动在东涌盐町旁,他的脑海出现了《播盐种、扒盐、担盐仔》造型;走在东涌乡村的小巷里,他用相机定格了《挽面》的神态……


经过构思、具备草图、形成小稿、放大泥稿、翻石膏板、拆模、定型、做铸、仿铜一系列工序,曾海生创作的40件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象在东涌民俗文化馆雕塑馆迎来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游客观众,令他们大开眼界。这些雕像或有大叔般彪悍可敬可爱、或有小妹般淳朴温馨、或有大哥般亲切的形象,有的张扬强烈动态,有的充满灵性,有的洋溢着秀气,向人们传递了昔日东涌民风民俗,展现了海陆丰乡土文化,深受人们赞叹。解读曾海生为东涌民俗文化馆“雕塑馆”创作的雕塑作品,我们不难知道,接地气,使曾海生的艺术创作实现了“华丽”蜕变。


故里俊杰 光彩夺目


如果说,海陆丰的民俗风情牵动着曾海生的神经,为他创作提供了一片沃土,那么可以说,海陆丰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壮举则点燃曾海生的创作热情,使他的创作有了源源不断的泉水。


文天祥,是曾海生十分敬仰的英雄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一浩然正气的爱国诗篇,曾经对他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2010年海丰县博物馆开馆之前,他接受主管单位邀请后,投入了创作《五坡正气——文天祥》大型雕像的工作。为了让历史记住文天祥南宋在岭南海丰的华丽诗篇,为了让人们领略到文天祥一饭千秋的风采,他多少次走上五坡岭,凭吊方饭亭,吟诵着“热血腔中祇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诗句,仰望着文天祥的石碑画像,眼前浮现了“黯淡的刀光剑影”,耳边响起了“远去了鼓角铮鸣”,心中涌现了被执的文天祥这正气浩然、昂首挺胸、视死如气、气贯山河的英雄形象,他多少次走进图书馆、博物馆、街坊,力求在褪色的记忆中,寻找文天祥气冲霄汉英雄气慨的足迹,捕捉文天祥高风亮节的神采。当《五坡正气——文天祥》大型雕像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以铁骨铮铮、气贯长虹硬汉形象和正气飘然的神态出现在参加“海丰县博物馆”揭幕仪式上宾客和观众面前时,好评如潮,人们为曾海生给文天祥雕像赋于艺术生命力的作品大为赞赏。


陈炯明、钟敬文、杨其珊等俊杰的雕像也在最近这些年耸立在家乡的土地上,这些出自雕塑家曾海生手下的雕塑作品,无不给家乡人民还原出一个时代的每一位先行者的风貌,无不给家乡后代一把开启记忆的钥匙,无不使我们面对这些塑像深深感动。翻看着刊登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2013年9月23日出版的中国新锐杂志《南都周刊》,读者们不禁为该杂志记者把摄于海丰文天祥公园的陈炯明雕像登载出来表示高兴。这座雕像,“也许是中国唯一的陈炯明雕像”,曾海生在模糊烟云中发现亮点,着重刻划了将军那双深遂、炯炯有光的眼睛,为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曾海生,好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